历史遗迹

Việt Nam

天东基地吴光碧寺

天东基地国家历史遗迹区位于富寿省锦溪县天良乡。过去的天东(当吴光碧将军选择它作为抵抗基地时)是一片沼泽、凹陷的田野,周围是崎岖的山地。从前东基地出发,前进时,可以乘船沿着Gianh河到红河到Thanh Ba,向下到达Cam Khe区城镇,或向上到达Ha Hoa。退出后,可以去Yen Lap,去西北的Nghia Lo。 著名人物——吴光碧将军,1832年5月7日出生于南定省坚雄县竹定县郑福村(现太平省前海县安宁公社郑日村)。据正史记载,他原姓吴,是吴权国王的后裔,但因祖父改母姓为阮,所以史书也称他为阮光碧。 1858年,他通过了学士学位考试; 1861年,他通过学士考试,被阮廷任命为官,但他上书要求暂时不上任,继续学业,开办师学堂。 1869年,慈德在位期间,他通过了丁原(即黄甲)第二届武甲博士考试。此后,他先后被任命为Tri Phu Lam Thao(现在的Phu Tho)职务;奠庆赤富(今庆和省);山西省发生谋杀案; Teu Quoc Tu Giam(顺化);平定省谋杀案;山室首席使兼兴和省(包括今富寿省)巡护。 当法国殖民主义者出兵进攻红和省时,吴光碧先生作为“红和省山防巡逻队长”,率领军民与法军作战,取得了许多重要胜利。然而,凭借法军的优势力量,1884年4月12日,红和城被攻陷。吴光碧将部队撤至锦溪县天良公社前东,建立根据地,举起起义旗帜,响应咸义国王的抗法法令。起义军的旗帜上绣着“平西报国”四个字和“越南民族永不改变,乐鸿不朽恢复完整”的誓言,确认国家主权。咸义国王颁布法令,任命他为北部将军,担任军事大臣,封为顺忠侯爵,负责组织北部地区的抵抗运动(参赞的文献,德多的武术被赋予了使用官方文档)。 此后,吴光碧将军凭借自己的威望,不仅直接指挥了前同起义,而且还寻求与清义的潘廷冯等其他抵抗领导人进行接触和协调; Deo Van Tri、Nong Van Quang、Cam Van Hoan、Cam Van Thanh 是该地区参加战斗或支持抵抗的京族、泰族、芒族、蒙族的学者和酋长。 正当抗战进展顺利时,1891年1月5日,吴光碧将军突然病重去世,享年58岁。他的遗体被士兵埋葬在安立县通山山。 吴光碧不仅是一位爱国学者和抵抗领袖,也是一位诗人和文化活动家。他留下了著作《五风诗集》,其中有112首中文诗歌,其中大部分是他在田东率领起义军抗击法军期间创作的。此外,他还写诗、对联,悼念阵亡战友。尤其是《给法军的回信》,其言辞明确,有为民族独立而牺牲的决心。 (当法国人给他写信催促他投降,并许诺授予他爵位和高额福利时,他坚定地回答道:“如果我赢了,如果我活着,我将成为一名宫廷士兵。如果我不幸失败,如果我死了,我也要化身魔族,杀掉敌人,宁可犯一时之罪,也不愿犯天下之罪!”) 1884年,红华城陷落并撤兵驻守前东后,吴光碧将军将这里建成了连续的堡垒体系,确保了合理的防御和进攻,成为抗法战争的坚实基地。北部米德兰兹和山脉。该基地的总部位于一座高土丘上,人们现在称其为全岱土丘。这是一座海拔约150m的小山,与通海山接壤,山顶平坦,呈凸镜面,有3座山峰。中间的山峰是Tuong Quang Bich山,是起义军的总部所在地(也是今天建造的Ngo Quang Bich寺庙的所在地)。右边是何嘉峰,挡住了通海山通往安立的道路(后来他从这条路撤军到安立)。左边是Cong Don土丘(这是保护总部的哨所)。各岗相距约300m,现山脚附近有一口井的痕迹,还有当年起义军拴马的地方。在天东根据地,还有著名的地标,如:Tuong Quan山、旗柱山、Mai丘、Don山、Muc丘、Co Rac山……这些都是与名人和将军的名字有关的地方吴光碧 (Ngo Quang Bich) 军队与 Can Vuong 烈士以及 19 世纪末的反法起义运动。 1999年2月12日,天东基地被文化体育旅游部列为国家历史文物。 寺庙内供奉着吴光碧将军的雕像,墓志铭记载了他和芹王烈士的意志和勇气。通往寺庙的道路上的石碑上有摄政王敦达图耶 (Ton That Thuyet) 所写的诗句,歌颂将军的意志和爱国精神: 陈列馆内展出的文物包括:茶壶1套、鳗鱼皮瓷饭碗1个、和麦枪1把以及叛乱分子的一些子弹和炮弹。关于茶具和瓷饭碗,这些是吴光碧将军日常活动中使用的器具,是1979年由田东Tuan Hue女士的家人在花园里挖掘时发现的(根据家人的信息发现该文物时)研究人员证实,过去她的祖父是Ngo Quang Bich先生的保镖,并且仍然用这个Phung为他煮米)。 田东是整个北中山区的抵抗根据地,由北军部长吴光碧直接领导和管理,因此也是全国许多著名爱国志士如东维的聚集地。 Tan、Ton That Thuyet、Nguyen Thien Thuat、Ngo Quang Huy、Nguyen Cao……来到这里讨论恢复国家的事宜。因此,这是标志着芹王运动光荣抗法历史的历史遗迹。 资料来源:锦溪区电子信息门户

富寿 3040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草防-石岩革命根据地

高防-石安革命根据地属于和平省高防县。由于该基地的活动发生在高防-石安(旧)两个公社,所以该基地被称为高防-石安(现遗址属于安立-安上-高防公社)。 1996年被列为国家古迹。 从1944年中期开始,在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在和平省建立游击战争根据地的指示之后,特别是在党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建设和平省的指示(1945年1月)之后 -宁清战区主动为越南宣传解放部队提供良好的进军场地;在为夺取政权的起义进行军事准备的同时,和平省的革命运动迅速而有力地发展。 越明根据地的建设进展较快,直到1944年底和1945年初,除了和平镇外,越明根据地还扩展到琼林等周边公社,并开始向高防地区扩展。 。 高防-石安基地位于崎岖的山区,尽管基地的作业区域非常广泛,包括历史地点,例如: 1. Yen Thuong 公社 Khanh 村的 Khanh Pagoda Hill。 这里是武装部队——基地第一批军官的训练场。在这里完成训练后,该部队分散到各个村庄组建自卫队。该部队的同志成为各村自卫队的班长。 2. Bui Van Y先生的家,Yen Thuong公社Dai村。 是武寿同志、张廷丹同志在参加活动期间出行、休息的值得信赖的基地。他的家人为支持革命贡献了大量的粮食和金钱。 3. Bui Van Hoanh 先生的家人住在 Tan Phong 公社 Trang 村。 它是武寿同志和张廷丹同志在高防-石安根据地作战期间往返、吃饭、休息的可靠基地。 4. Tan Phong 公社 Trang 村塔。 这里是1945年4月和平省党委召开会议的地点。这次会议,参谋部决定建立根据地。 抗法战争胜利后,由于多种原因,该塔遭到损坏。 5. Pho Vien 先生的家人(又名 Dang Chi Vien)。 他在帮助武寿同志启发高防-石安地区部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根据地工作期间,他的家人成为参加草防石岩革命根据地活动的同志们信赖的地方。 Pho Vien先生的家也是1945年7月省委召开越明阵线省代表会议的地点,以贯彻越明总司令部关于紧急准备起义夺取政权的指示。平省. 高防-石岩战区是和平省党委建设革命根据地的重点之一。 高防-石安根据地是真正的和平省革命和和平省革命战区体系的坚实根据地,为和平省革命运动的全面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资料来源:和平省电子信息门户

富寿 4221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老挝人民革命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筹备代表大会遗址

老挝人民革命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筹备代表大会旧址是国家级革命历史遗迹,位于和平市民主区。这是体现越老友谊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文物。 越南和老挝是两个近邻,有着悠久的传统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无数英雄烈士的心血和汗水、几代越南人民和友好国家老挝人民的牺牲和奋斗中辛勤培育和铸就的。两国关系已成为两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在对抗共同敌人、争取独立自由的岁月里,两国人民共享甜蜜,流血牺牲,相互依靠,生存发展。这种依恋创造了一种特殊且极其宝贵的关系,这种关系建立在尊重彼此独立和自主的原则之上。越南和老挝两国人民的良好关系通过两国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历史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无数的证据之一是,越南共产党帮助老挝人民党成功组织了老挝两个人民党的筹备代表大会,并在和平省成功为老挝人民党党员举办了政治培训班。 老挝人民革命党成立期间和抗战时期,越南许多地方都存在许多展现传统关系和特殊团结的地方。 1971年初至1972年初,和平省是老挝人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地,也是老挝革命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培训班的举办地。证明和肯定了和平省和和平各族人民对和平省与和平省特别是老挝党、国家和人民的传统关系、特殊团结和全面合作作出的巨大贡献。越南和老挝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将永远持续下去。 如今,修复、美化革命历史遗迹、政治训练场馆和老挝人民党(现老挝人民革命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筹备代表大会的项目已成为老挝旅游团熟悉的目的地。老挝来越南工作、学习和访问。 来源:和平电子报

富寿 3624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孟桂革命战区遗址

孟桂战区是革命历史遗迹,是1945年8月夺取政权总起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属于北方党委直接控制的战区体系(和-宁-清)。 ,在这里北洋党委开设了集中军事训练班(长山游击抗日班)。距和平市中心约 70 公里,沿 12 号公路距 Lac Son 区武班镇约 15 公里。 1993年被列为国家古迹。 Muong Khoi包括Hoai An、Hieu Nghia和Tan My 3个公社(现在的An Nghia公社、Yen Nghiep公社和Tan My公社)的土地,位于Lac Son县的东南部,地势崎岖,山地崎岖。地理位置优越,12A公路贯穿其中,连接宁平省、清化省,与西北地区门户6号公路相连。孟桂战区的作战区域从12A号公路延伸至长山山脉脚下,与琼庐(宁平)、玉草(清化)战区以及从孟桂至武省的战区相连Ban 镇,Muong Vang(丛和 - Lac Son 地区)。 孟桂革命根据地主要遗址: 三棵古榕树区:是接待和平省党委官员进行革命活动的联络地点。 1945年8月20日,芒桂武装力量和革命群众聚集于此,起义夺取黒山省政权。这是乐山大陆革命运动的黄星红旗第一次在古榕树上飘扬。 郭希先生的家乡:郭希先生和他的儿子郭阳是孟桂第一批救国成员。郭希先生的家是接待干部的地方,也是和平省党委和北方党委官员在孟桂战区建立革命根据地活动的联络点。 裴文群先生的家庭地区:原居住地为罗得村,该村是北方党委集中举办革命军事班(游击抗日学校)的所在地。 在孟桂战区,乐山革命运动的第一支武装力量——救国自卫排在这里成立(1945年3月)。 1945年7月,北部党委开办集中军事训练班(长山游击抗日班),培养领导北部地方起义的军官。 孟桂战区也是白清风(北方党委常委)、王图武(北方党委官员)、黎光和(党委书记)同志的革命地区。山西省委员会)以及和平省和北部其他省份革命运动的许多核心干部。 孟桂战区是和平省革命运动的发源地之一。 1945年8月夺取政权起义运动中,孟桂是乐山县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在和平省第一次夺取政权起义取得成功的地方。 资料来源:和平省电子信息门户

富寿 4436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中华种植园印钞厂遗址

越南革命政府的第一家印钞厂位于Chi Ne种植园(1946年至1947年),即​​现在的和平省Lac Thuy县Co Nghia公社。在这里,承载着革命政府独立初期的伟大历史使命的第一本《金融票据——胡伯伯票据》诞生了。 2007年,该文物被文化体育和旅游部评为国家级文物。 1945年八月革命成功后,我国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新出现的问题之一是金融,但重要的是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发行货币。当临时政府在印刷和发行越南纸币的设施方面面临困难和混乱,以便在财政上积极主动并与敌人进行经济斗争时,资产阶级爱国人民杜廷善先生自愿花钱买回了整个越南纸币。法国To-Panh(陶平)河内印刷厂并捐赠给政府设立印钞厂。正因为如此,革命政府才有了自己的印钞厂,在国库几乎空空如也的情况下满足了部分支出需要。 1946年3月,面对托潘印刷厂印钞被曝光的风险,胡志明主席、政府和财政部决定寻找新地点,将整个印刷厂迁出河内。再次是杜廷善先生主动提议财政部将印刷厂迁至其家族位于和平省的种植园。 100越南盾纸币(也称为“绿水牛”纸币)就是在这里诞生的。胡伯伯金融票据的诞生就带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使命:为与敌人的货币斗争作出贡献,保卫民族独立,成为经济金融战线上的斗争武器。——货币,消灭法国殖民主义者的印度支那货币为我国人民长期抗法战争提供物资和流通物资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芝乃种植园印钞厂两次荣幸地欢迎胡伯伯到访。这里保存着财政部(特别是财政部)、整个国家财政部和光荣革命时期的第一个历史印记。 2007年,赤讷种植园印钞厂(1946-1947)古迹被国家列为国家级古迹。 Chi Ne种植园的印钞厂总面积为15.64公顷,包括以下项目:印钞厂;胡伯伯一家前来探望、工作;白银储存;堂屋;接待处;印刷车间区域的浮雕;种有树木的花园;整个地区的交通系统;花园公园;接待区和文化娱乐设施;度假村、酒店、餐厅... 该遗址确实是一个有意义的项目,是保存财政部特别是整个国家财政的历史标志和越南人民一段光荣革命历史的地方。 来源:财政部电子信息门户

富寿 3889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中宝寺和神社

中宝寺和寺庙,原名Beo寺(因村后有一座山脉,名虎山而得名)。该遗址位于和平省良山县清高乡中宝村。该寺庙由两个建筑项目组成:中宝寺和中宝寺。 1997年中宝寺和忠庙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物。 - 中宝寺: 供奉三位神明的是三大王陈文山清(Tan Vien Son Thanh);黄婆国母、中宝村的守护神。 位于村庄边缘的一块宽敞土地上,有一座宽敞而雄伟的寺庙。寺庙两侧是村里的竹堆遮荫,寺庙前是稻田,后面是流经的龙溪。寺庙呈长方形结构,殿面朝东北,分三间,屋顶为香景瓦,两山墙为砖砌。寺庙前有一座大宝塔,上面浮雕着三个汉字:Thuong Hieu Than(至高无上的神)。 - 中宝寺: 朝拜三位伟大的国王陈文山清(Tan Vien Son Thanh);黄婆国母和乡村守护神。 寺庙建在村西北的一处高地上,距离寺庙约300m,这里的风景相当美丽。在风水专家眼中,寺庙位于龟甲之地(金龟神出现)。寺后有虎符山、龙岭山。其余三边有一条蜿蜒的小溪,高大的树木遮荫。古庙为木结构、茅草结构,分三间,屋顶为圆顶(龟甲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多雨、阳光充足的热带季风气候,加之历史的变迁,木结构、茅草屋顶的寺庙并没有持续多久。启定二世统治时期(1917年),公社人民捐资重建寺庙,建筑呈长方形,寺前有大字4个浮雕汉字。:宝山Duc Tu(塑造善良的宝山)。 目前,中宝寺仍保留着越南封建王朝历代对寺内所供奉的神灵所颁布的三件原始法令。 - 每年农历十一、十二举行中宝庙会。节日期间,有斗鸡、扔毽子、荡秋千等民间游戏。 中保庙祭与文化认同密切相关,呈现村民丰收后欢乐、庆祝的场景。 通过这个节日,我们将了解和平“越芒”文化区边境人民的传统仪式。同时,我们也通过节日的仪式和仪式了解这里人们的愿望、愿望和身份。 资料来源:和平省电子信息门户

富寿 4019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Hang Chua 和 Hang Pagoda

Hang Chua 也被称为:Van Quang Dong,Hang Pagoda 是建在 Van Quang 洞中的寺庙的俗名,过去该塔的字面名称是:Thanh Lam Tu。 因山上有4个洞,其中有2个洞内有宝塔,故名塔洞。 Chua Hang山位于和平省安水县安池公社东梅村、多山和阿东村的田野中央。杭塔 - 杭塔是一座历史文化、建筑、艺术、宗教和风景名胜。 1号洞塔:长方形(-)结构,长3m;宽度3.14m;高4.10m,有主柱结构、军柱、前后台门及木板围塔。该塔建于很久以前,在阮朝时期进行了重修,塔顶刻有铭文:“皇朝启定南图年”(Khai Dinh Year of Nham Tuat 1892)。 2号洞塔:呈长方形(-)形建筑,有四排2.81m高的柱子;军柱高2.38m,塔矗立在第三窟入口前。第二窟塔也是全木结构,包括屋顶。据当地人介绍,杭二塔建于很早之前,在阮朝时期进行了修复。目前,上良塔上刻有修复年份的铭文:“大南宝大十二年,丁肃十年,十二月,住十二日,上良吉祥”。也就是说,该塔是在保大十二年十二月十二日(1937年)重修的。 杭塔建在第二窟,为全木结构建筑,塔内有一套18世纪雕刻的佛像系统,这是和平省文物的独特遗产,在绘画上。具有阮朝艺术风格的雕刻图案。 宝塔洞: 塔的悬崖上刻有四个汉字:“Lang Tieu Tieu Bich”,意思是:青山高耸,云雾缭绕。 据考古学家介绍,蔡​​洞也是发现“和平文化”考古遗迹的地方。在2号洞和3号洞里,人们发现了古人的食物化石沉积物,如蜗牛壳、贝壳、工具碎片…… 中世纪时,这里还相当大胆地留下了文化痕迹:景兴四十四年(1783年)铸造了一口铜钟。古人还在此留下碑刻2行、诗一首、亲笔签名2个、石碑一座。这些是当今和平省洞穴遗迹中非常罕见的书面文字。 来源:和平电子报

富寿 3662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英雄古正兰纪念碑

古正兰击毁坦克胜利遗迹现位于和平省高防区平盛公社江武村6A(旧)公路旁的江武坡上。 英雄烈士古正兰(本名古文茂),1930年出生于义安省琼庐县琼多村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 1946年,法军再次入侵我国,年仅16岁的古正兰申请加入国民自卫队,自告奋勇前去抗敌。 1951年11月,法国殖民主义者将进攻范围扩大到我和平自由区,密谋重新连接“东西走廊”,切断越北与第3区、第4区的联系,夺回主要战场的主动权。在和平省,他们策划建立“芒族自治地”,破坏民族团结。 1951年11月24日,总军委决定发动和平战役。 1951年12月13日战役中,法军进入战场时,全部队猛烈开火,歼灭敌一个连,准备撤退时,敌坦克前来增援,向我队猛烈射击,我方队形,阻击逃生路线,造成多名士兵伤亡。古正兰先生迅速跳上坦克,将冲锋枪放入炮塔的缝隙中并扣动扳机,但不幸的是冲锋枪被卡住了,坦克仍在奔跑和射击。他喊着队友给他收集手榴弹,然后继续跳进车里,拉开盖子将手榴弹扔进车里,敌人捡起手榴弹扔了回去,带动坦克改变方向。 摧毁敌方坦克的机会就在眼前,古正兰先生大胆地打开手榴弹闩锁,等烟雾散去几秒钟,才将其扔进驾驶舱。手榴弹爆炸,车上的敌兵死在了一起。牌号为“B2885498 USA”的坦克原地停下,战斗胜利结束,在英雄古正兰和第66团353营战士的英勇精神下,江毛坡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击毁了法军的坦克美帝国主义装备的侵略者,开始了用常规武器击败敌人现代主战坦克的运动。 1951年12月29日,在参加6号国道梁山—和平路段的激战时。尽管受了重伤,古正兰仍然没有离开战场,指挥小队不断冲破层层铁丝网进入敌军碉堡,为队友消灭敌人扫清道路。当敌军姑苏哨所被我军彻底摧毁时,也是他咽气的时刻。他去世时年仅21岁。 1952年5月19日,在第一次全国竞赛军人代表大会上,居正兰烈士成为全国首批被国家主席追授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的7人之一。 为了缅怀英雄古正兰的胜利,1993年,文化和信息部作出决定,将古正兰击毁法国坦克胜利地点认定为国家革命历史文物。 1994年,在遗址上开工建设坦克歼击车英雄纪念碑。 来源:和平电子报

富寿 4426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昭福历纪念碑

位于和平省大北区 Toan Son 公社 Tra 坡的 Trieu Phuc Lich 纪念碑。该纪念碑建于1979年,由艺术家Nang Mai绘制。纪念碑高3米多,位于大北镇公路右侧山坡上,1996年被文化体育部认定为国家历史文物。 也许全山公社的人民并不认识队长崔福立,他总是勇敢而狡猾地指挥游击队,多次阻止法国侵略者对他祖国的袭击。尤其是1947年9月10日的事件将永远被世代相传。就在这时,他们接到消息,车村哨所(原Tu Ly公社)的法军调集了20多名军团士兵和士兵的一个排,扫荡了Toan Son公社地区。以赵福历为首的公社游击队30人,迅速部署伏击计划,向敌人发起进攻。成员们的简陋武器有弩、涂毒的弓箭、石夹、竹竿、竹竿、步枪,还有从敌人那里偷来的手榴弹。临近中午,敌人蜂拥而至。不等他们陷入埋伏,Trieu Phuc Lich就下令进攻。枪声、手榴弹爆炸声、一连串毒箭向敌人飞来;半山上落下石夹,落到敌阵上,让敌军惊慌失措,纷纷逃跑。此次战斗,全山公社游击队歼敌14人,生俘4人,缴获枪支7支…… 史书记载:遭到突袭,前进不及,退路受阻,敌军欲沿秀溪小路逃窜,退至土里。赵福历巧妙地洞悉了敌人的意图,派出游击队追击,决心彻底消灭敌军排。队长亲自徒手追击敌方指挥官,然后将军团士兵击倒,并迅速偷走了冲锋枪。紧接着,他发现敌人撤退的方向就是我们的根据地。为了保证根据地的秘密和游击队部队的安全,赵福历迅速跑回稻田分散敌人的注意力。敌人发现了他,立即追赶并开枪射击,将他打成重伤。即便如此,他还是拼尽全力地拔出匕首,刺向站在旁边的士兵。敌军对赵福历的英勇行为感到疯狂,向他发射了一个弹匣,这位全山公社道族人民的优秀儿子英勇牺牲。 昭福历徒手抢夺敌人枪枝、顽强战斗、英勇牺牲的行动,点燃了敌人的爱国热情和仇恨,鼓舞了道族人民特别是道族人民战胜法国侵略者的斗志和胜利。全省各民族。崔福历烈士死后被追授一级抗法战争奖章。 1999年6月11日,国家追授赵福历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 为了纪念他和同山公社游击队的伟大贡献,同时也为后代的传统教育作出贡献,省人民委员会指导修建了同山公社游击队胜利纪念碑并落成。 1991年9月2日,国庆46周年。纪念碑建在英雄Trieu Phuc Lich过去倒下的地方。他的坟墓位于纪念馆的最高位置。今天,逢年过节,全山公社干部、党员和群众恭敬献香献花,缅怀优秀儿女,更加坚定了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建设美好家园的决心。 来源:和平电子报

富寿 4302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和平监狱历史遗迹

和平监狱位于大河左岸的 True 溪流上,位于 Tan Thinh 区(和平市)。该监狱建于1896年,用于关押普通罪犯。 1943年,法国殖民者将山罗监狱的一批政治犯转移到这里关押。 和平监狱遗址面积1500平方米,多年前由省政府修复,2000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除了一座由混凝土制成的圆形警卫塔外,监狱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由法国士兵在仍然存在的大江堤坡上建造的。 据史料记载,和平监狱原建在一块长方形的土地上,外围有4堵3米高的围墙,围墙上有铁丝网,4个墙角是4个看守塔。 1943年3月,法国殖民主义者将一些政治犯从山罗监狱转移到和平监狱以减少人数,同时等待有利条件转移和重新安置被关押在昆岛的一些囚犯。 1943年和1945年,以黎德寿同志为书记的和平监狱牢房活动运动蓬勃发展,对和平省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1943年,牢房制定了招募新党员的计划,这是该牢房在和平监狱培养的第一批党员。 1945年3月,牢房抓住日本抗法政变的契机,在党中央和北方区党委的指导下,成功地发动和组织了要求释放政治犯的斗争。一周之内,监狱中的大部分政治犯被释放,并得到了和平镇干部和革命群众的积极帮助。党支部成员已返回联系党中央和北方区党委。一批同志加入全省革命队伍…… 1945年8月,芒族人民加入了全国人民的进攻精神,同时摆脱了泥沼,光明地站起来了。那天在和平监狱里的共产党士兵也是为革命兴起那天造势的重要因素。 和平监狱是镇压工具的证据,代表了法国殖民主义者的罪行,也是革命士兵被拘留和折磨的地方。同时,这里培养和训练了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共产主义战士,保持革命精神,为民族独立和自由而奋斗。每年都有许多省内外参观团来到和平监狱了解革命传统。 重建的和平监狱遗址不仅为照亮历史做出了贡献,也体现了全省党委、军队和人民对历代先辈的深切感激之情;推动革命传统教育,帮助每个人更加深刻地认识民族历史,从而在新时代欣赏、保存和弘扬民族历史的价值。 来源:和平电子报

富寿 4457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